close

其實並不只是這幾天,回憶著高中,甚至國中的日子,
好比說,在還對BBS非常稚嫩不如現在賴以維生的時候,便學會上了松江水暖,
好比說,第一次在國中領新詩的獎,旁邊站的人是一信書法比賽第一次見面的小青,
她給了我一張寫在發票上的紙條,以及學校發的獎品:一個熟透的橘子。
帶著橘香的第一張紙條,我記得那是個穿卡其服的天。
還記得,隻身到二年八班的國二暑期輔導,坐最後一排的高個子很愛回答國文老師問題,
然後結下連同成功高中三年至今的不解之緣。
認識蔡蔡也是這個緣分,也因為楊瑋最常提起她。
雅玲則是早在國小就和我同校,有共同對於三芝這小鄉村的淳樸回憶,
中山女中的校慶是我高中生活唯一參加的活動,
只因她團聚了分班時所認識的美智,和我借成功制服的雅玲,以及蔡菜的攝影社,
還有忘不了那,在國中畢業典禮時候,坐在我後方的小玫,眼淚如水花般粲出的那一刻。
為此我在當下寫了一首予若玫,至今我仍無法想像,是怎麼辦到的。
玫妤與筱妤是後來捷運淡水幫的成員,
還記得那時候我們幾乎可以佔據半個車廂,
那時候的上學路途,總是飛逝。
也因為如此,養成了回家時逛捷運的習慣,
我喜歡坐在最後一節,在過了北投站後慢慢的往前逛,
多數時候總會遇到熟識的面孔,這是學生生涯最樂此不疲又津津樂道往事,
直到高二,又到高三,逐漸的每個人步調開始不同,
有時候換了四五班車,也不一定遇的到會令我開心喜悅的人們,
最多次的時候我曾換了十班車,來來回回的步伐,
訴盡離鄉在台北唸書的一種蕭瑟,一種莫名的冀盼渴求,一種愁。
於是聯絡起彼此的地方轉換成了文化中心,
穿著制服的段考下午,亦或趕抱佛腳週末,
最喧騰的便是後方的茶水間,這種大家聚在一起唸書的時光,分享彼此的時光,
每每經過文化中心的天橋,我總會注視著遠方海面的夕陽,
一再的回想。
公車,捷運,文化中心,
國中,高中,大學四年,
太多的太多,如何也說不盡,也從無法停止回憶。
幾年來了,
我們始終沒有在生命中錯過彼此,
因為早在結識的最初,剎那已成永恆,
而如今每一個細節,仍總讓我深深細細的玩味著。
多麼的感謝與感動,在這生命最青澀又繽紛的歲月,
有這麼一群人和我一起過去,現在,完成,
這無法忘懷的,淡水幫。
全站熱搜